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详情页

余热“变废成金”|大龙开发区着力打造循环经济新标杆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点击次数:
分享至:
打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大龙开发区创新构建27.8公里双管道热力输送系统,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简称华电大龙)余热转化为园区发展动能,实现电厂余热高效利用。自2021年投运以来,这套贵州首条超长距离热力管网已累计输送蒸汽260万吨,创造产值5亿元,减少碳排放14万吨,走出了一条“能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路径。
2018年,随着贵州大龙百通汇源热力有限公司(简称百通汇源)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开发区开启能源体系革新。2021年6月一期主管网贯通,实现向北部工业园区供汽;2023年4月二期复线工程竣工,形成总长27.8公里的双管道系统,供热能力从70t/h跃升至200t/h,为园区企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现日均供汽量达1800吨,可满足12家新材料企业生产需求。”华电大龙生产技术部副主任罗彪介绍,该系统利用华电大龙产生的低压蒸汽,通过2台供汽设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企业能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工业园区内的集中蒸汽热能供应。”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昭华的感慨道出了园区企业心声。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华电大龙已为园区企业输送蒸汽41.44万吨,实现产值6986万元,同比增长17.39%。
大龙百通汇源总经理张大庆算了一笔生态账:“相当于每天1400吨热力直达企业,既替代了分散小锅炉,又使电厂余热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以中伟股份为例,作为用“汽”大户,其用汽量占总供热的40%,每年约使用27万吨蒸汽,可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集中供热的经济效益一目了然。
开发区通过引进百通汇源建设集中供热管网,将华电大龙产生的低压蒸汽,输送到园区12家新材料企业用于生产,不仅让低压蒸汽得到循环利用,更解决了企业“用汽”“用热”的难题。这种“电厂+热力公司+用汽企业”的模式,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实现了1+1>2的循环经济效果,构建起三方共赢的良性机制。
下一步,大龙开发区将紧扣园区新建企业及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建设合作需求,计划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推进两条支网建设。待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可新增热能20万吨。届时,管网将覆盖80%以上规上企业,年碳减排量有望突破20万吨,为贵州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大龙经验”。
大龙开发区新闻信息中心记者   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