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开展的职工医疗互助很切合职工的需求,极大缓解了患病职工的家庭负担,减轻了我家的经济压力。”近日,正在康复的珊珊(化名)感慨颇多。
时间回溯到2020年7月,珊珊被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她先后7次住院进行手术和化疗治疗,两年间花费了十几万元,巨大的经济压力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
贵州省气候中心工会得知珊珊的情况后,立即主动为其申报职工医疗互助。2020年1月,该单位加入省级医疗互助统筹,参与了女职工特殊疾病、住院医疗+重疾、意外伤害3个项目各一份。随后,省职工医疗互助中心迅速启动赔付程序,通过审核发放了包括住院费用报销和重疾互助金共计28903元,让珊珊感受到“娘家人”实实在在的温暖。
珊珊是参加工会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获得互助金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的代表之一。
据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向忠雄介绍,职工医疗互助是各级工会职工医疗互助组织为维护职工医疗、健康等保障权益而开展的职工互助互济活动。旨在提高职工抵御大病风险能力,减轻职工因患大病、意外伤害等情况产生的经济负担。自2019年5月31日省级工会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正式启动以来,省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的发展方向,努力推动构建保障公平、覆盖广泛、服务高效、发展持续的全省职工医疗互助工作体系,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职工医疗互助省级统筹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省总工会从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做好职工医疗互助工作,主动对接服务,认真答疑解惑,及时审核支付,减少漏赔率,提高办理效率,最大限度提高参与职工的受益程度和满意度。省级职工医疗互助活动项目包括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女职工特殊疾病、住院+重疾、津贴+重疾5类,贵州省行政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年龄在16至60周岁的在职职工均可通过单位工会参与。
自2012年贵州开始推行职工医疗互助工作至今,全省各级工会累计参与单位53065家,参与职工857万余人次,帮助227532人次,累计发放资金40676.27万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省工会职工医疗互助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在推行省级统筹短短三年内,截至目前,已覆盖6个市(州)工会及所属38个县(区、市)和14家产业(行业)工会,参与单位5005家,参与职工114.14万人次,累计为1505家单位的19591人次职工发放互助及慰问金3125.29万元,逐步形成了以省总工会本级为中心、辐射全省各级工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服务好职工,帮助职工排忧解难,将我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事业打造成党政放心、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品牌工程。”向忠雄说。